孩子越长越高、越长越大,本是让家长欣慰的事情,不过有些家长可能会观察到,随着孩子长大,孩子的下巴也越来越大了!
图源:unsplash
“地包天”是什么样子?怎么判断孩子是不是地包天?
▎第一步,看门牙
首先:“地包天”孩子的门牙是反着咬的。正常情况下,上排门牙是要咬在下排门牙前面的。如果是“地包天”,上排门牙会咬在下排门牙的后面。
▎第二步, 侧脸
有些“地包天”孩子的面中部是凹、瘪进去的。而有些“地包天”孩子,下巴长得很大、位置非常靠前,也是有些人所说的“鞋拔子脸”。
为什么孩子会变成“地包天”?
“地包天”很大程度上是一种遗传性疾病。
但是很多家长也觉得奇怪,爸爸妈妈自己并不是“地包天”,孩子怎么会出现“地包天”呢?
因为遗传因素只是其中一个,“地包天”也受环境因素的影响。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、肌功能异常、替牙期间的障碍等,都会导致“地包天”的发生。
那么,如何预防孩子“地包天”呢?
很多家长们会自责没能早点带小孩去检查,以至于让孩子“地包天”越来越明显。
1、奶瓶位置不正确或者人工喂养姿势不正确。这是因为当孩子平躺仰面时将奶瓶竖起来喝,或者直坐着将奶瓶抬得太高的时候,孩子为了能顺利完成吞咽动作,会主动地前伸下颌,久而久之就导致“地包天”。
因此,家长应该采用正确的人工喂养姿势,婴儿直坐位或半卧位,奶头与颜面尽量呈90度,奶瓶上抬倾斜不要超过45度。
2、孩子长期存在吮手指、咬上唇或者吐舌头等不良行为习惯。因此,家长应该及时发现并纠正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,多和孩子沟通互动,使孩子感受到安全感,消除孩子心里的焦虑,平时也要多关注孩子是否经常用舌头去舔下颌门牙。
3、孩子扁桃体长期发炎或者存在鼻炎这是因为当孩子呼吸不畅时,孩子会主动地前伸下颌改善呼吸道通气情况,久而久之就导致“地包天”。因此,家长平时需要多关注孩子呼吸道的通畅情况,必要时切除肥大扁桃体,积极治疗鼻炎。
孩子存在“地包天”?需要做什么治疗?
“地包天”儿童应该尽早接受治疗,但需综合考虑儿童青少年“地包天”发生的具体病因及严重程度、孩子生长发育水平、治疗效果以及孩子的心理因素。
如孩子伴有肥大扁桃体及不良行为习惯,应该越早干预越好。对于前牙反着咬而导致明显咬合创伤、牙龈退缩的情况,在孩子还是乳牙列的阶段即可开始做一些简单的牙齿矫正。
对于存在的上颌骨发育不足问题,最佳的矫治年龄段在7-10岁,通过矫形装置尽可能促进上颌骨的生长,并尝试抑制下颌骨的生长,协调上、下颌骨间的关系,改善面型。
对于存在的下颌骨生长过度问题,建议继续观察下颌生长情况,可能需待孩子成年后配合正颌外科手术进行治疗。